2024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 动物医学专业考试说明
河北省普通高等学校专升本考试 动物医学专业考试说明
第一部分:家畜生理学
Ⅰ.课程简介
一、内容概述与要求
《家畜生理学》是研究家畜正常的生命现象、生理活动及其规律的科学,知识内容在机
体与环境、器官和系统、细胞和分子三个层次上进行阐述。主要包括生命的基本特征、血液、
血液循环、呼吸、消化与吸收、体温调节、肌肉、泌尿、神经、内分泌、生殖与泌乳等章节。
通过学习要求掌握生命的基本特征;掌握主要组织和器官的功能及其特性;理解基本生理活
动的原理;了解生理活动分子学水平的变化。
考试内容以要求掌握和理解的内容为主,了解部分在试题中不超过10分(满分150分)。
二、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
考试采用闭卷、笔试形式,满分为150分,考试时间为75分钟。
试卷题型包括名词解释、单项选择题、填空题和简答题。
Ⅱ. 知识要点与考核要求
一、绪论
(一)知识要点
1.家畜生理学的研究对象、研究水平和研究方法
2.机体功能与内环境
(1)生命的基本特征
(2)机体的内环境、稳态及生理意义
3.机体机能活动的调节
(1)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方式
① 神经调节
② 体液调节
③ 自身调节
(2)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系统模式
① 非自动控制系统
② 反馈控制系统
③ 前馈控制系统
(二)考核要求
1.掌握部分
概念:家畜生理学、内环境、内环境稳态、兴奋性、兴奋、抑制、反射、反射弧、反馈、
正反馈和负反馈。
家畜生理学的研究方法,生命的基本特征,机体内环境稳态的生理意义,机体生理功能的
调节方式及特点。
2.理解部分
家畜生理学研究的三个水平。
3.了解部分
机体生理功能的调控系统模式中的非自动控制系统和前馈控制系统。
二、细胞的基本功能
(一)知识要点
1.细胞膜的物质转运功能
(1)被动转运
① 单纯扩散
② 易化扩散
(2)主动转运
① 原发性主动转运
② 继发性主动转运
(3)出胞与入胞式物质转运
2.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
3.细胞的兴奋性与生物电现象
(1)细胞的生物电现象及产生机理
① 细胞的静息电位及产生机理
② 细胞的动作电位及产生机理
(2)兴奋性和引起兴奋的条件
① 阈强度、阈刺激、阈上刺激、阈下刺激
3
② 细胞兴奋性的变化
4.动作电位的传播原理—局部电流学说
5.局部反应的特征
(二)考核要求
1.掌握部分
概念:被动转运、单纯扩散、易化扩散、主动转运、静息电位、动作电位、阈强度、阈电
位、阈刺激、阈上刺激、阈下刺激。
细胞膜物质转运的各种方式及特点,细胞兴奋性变化的四个时期及特点,局部反应的特征。
2.理解部分
细胞静息电位的产生机理,动作电位的产生机理及传播方式。
3.了解部分
细胞的跨膜信号转导功能。
三、血液
(一)知识要点
1.血液的组成与特性
(1)血液的组成
① 血液的组成、红细胞压积(PCV)
② 血浆、血清的制备及成分的区别
(2)血液的理化特性
血色、血臭、血味,比重,粘滞性,渗透压,酸碱性
(3)血量
2.血浆
(1)血浆的主要成分
(2)血浆蛋白的生理功能
① 血浆白蛋白的功能
② 血浆球蛋白的功能
③ 血浆纤维蛋白原的功能
3.红细胞
(1)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
(2)红细胞的特性
① 红细胞的悬浮稳定性、红细胞沉降率(血沉,ESR)
② 红细胞渗透脆性、溶血
(3)红细胞的功能
(4)红细胞的生成与破坏
① 红细胞生成的条件
② 红细胞生成的调节
③ 红细胞的破坏
4.白细胞
(1)白细胞的形态与数目
(2)白细胞的免疫功能
① 血细胞渗出和趋化性
② 中性粒细胞、嗜碱性粒细胞、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作用特点
③ T 淋巴细胞和 B 淋巴细胞的激活过程及作用特点
(3)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
5.血液凝固和纤维蛋白溶解
(1)血小板
① 血小板的主要特性
② 血小板的功能
(2)血液凝固
① 血液凝固的概念
② 血液凝固的三个过程
(3)抗凝血系统与纤维蛋白溶解
① 血液在血管内不发生血液凝固的原因
② 抗凝血系统
③ 纤维蛋白溶解
(4)促进和延缓血凝的措施
6.血型
(1)血型和红细胞凝集的概念
(2)人类 ABO 血型系统
(3)Rh 血型系统
(4)动物血型的应用
(二)考核要求
1.掌握部分
概念:红细胞压积(PCV)、血浆、血清、红细胞悬浮稳定性、红细胞沉降率(血沉,ESR)、
红细胞渗透脆性和溶血、血液凝固、血型和红细胞凝集。
血液的组成,血量,血浆与血清的区别,血浆胶体渗透压的意义,血液中主要缓冲对;血
浆白蛋白的功能,血浆球蛋白的功能;红细胞的功能及生成的条件;中性粒细胞、嗜碱性粒细
胞、嗜酸性粒细胞及单核细胞的作用特点;血小板的主要特性及血小板的功能;血液凝固的实
质及其三个步骤,促进和延缓血凝的措施;人类 ABO 血型系统。
2.理解部分
抗凝血系统和纤维蛋白溶解过程,Rh 血型系统。
3.了解部分
血浆的化学组成,红细胞的形态和数目,红细胞的破坏,白细胞的生成与破坏,动物血型
的应用。
四、血液循环
(一)知识要点
1.心脏的泵血功能
(1)心动周期与心率
(2)心脏的泵血功能及机理
(3)心音
(4)心脏泵血功能的评价
2.心肌的生物电现象与生理特性
(1)心肌细胞的生物电现象
① 心室肌细胞的跨膜电位及其产生原理
② 窦房结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
③ 浦肯野氏细胞跨膜电位的特点
(2)心肌的生理特性(自动节律性、兴奋性、传导性和收缩性)
(3)体表心电图
3.血管生理
(1)血液在血管内的流动血流量、血流阻力、血压
(2)血压形成的主要因素
(3)动脉血压与动脉脉搏
① 动脉血压(收缩压、舒张压、脉搏压)及其影响因素
② 动脉脉搏
(4)静脉血压及静脉回心血量
① 中心静脉压及其意义
② 影响静脉回流的因素
(5)微循环
① 微循环的通路及意义
② 微循环的调节
(6)组织液的生成及其影响因素
(7)淋巴液的生成和回流
4.心血管活动的调节
(1)心血管活动的神经调节(心血管的神经支配、心血管活动中枢、心血管活动的压力感受性
反射和化学感受性反射)
(2)心血管活动的体液调节(全身性体液调节、局部性体液调节)
(3)心血管活动的自身调节(代谢性自身调节机制、肌源性自身调节机制)
(二)考核要求
1.掌握部分
概念:心动周期、每搏输出量、每分输出量、射血分数、心指数、自律性、正常起搏点、
潜在起搏点、窦性节律、异位节律、心电图、血压、收缩压、舒张压、脉搏压、外周阻力。
心动周期的分期;心肌的生理特性及特点;形成血压的因素,影响动脉血压的因素,影响
静脉回流的因素,微循环的三条途径及其生理意义,组织液的生成过程及影响因素,淋巴回流
的意义;心血管活动的调节。
2.理解部分
心肌工作细胞的生物电特点、影响心肌自律性、兴奋性的因素;中心静脉压及其意义;微
循环的调节。
3.了解部分
心动周期各期以及心脏内容积、压力及瓣膜的变化;心音产生的原因。
7
五、呼吸
(一)知识要点
1.肺通气
(1)肺通气的结构基础及功能
① 呼吸道的作用
② 肺泡(呼吸膜、肺泡表面张力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)
(2)肺通气原理
① 肺通气的动力-呼吸运动、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和胸内压的变化
② 肺通气的阻力
③ 呼吸频率与呼吸类型
(3)肺通气功能的评价
① 肺容积
② 肺容量
③ 肺通气量
2.肺换气和组织换气
(1)气体交换机制
(2)气体交换过程
(3)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
3.气体在血液的运输
(1)氧气与二氧化碳在血液中的存在形式
(2)氧气的运输
(3)二氧化碳的运输
4.呼吸运动的调节
(1)呼吸中枢与呼吸节律的形成
① 各级中枢在呼吸运动调节中的作用
② 呼吸节律形成的假说
(2)呼吸的反射性调节
① 肺牵张反射
② 呼吸肌本体感受性反射
③ 防御性呼吸反射
8
④ 化学感受性反射
(3)高原对呼吸的影响
(二)考核要求
1.掌握部分
概念:呼吸、肺通气、肺换气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、呼吸运动、每分通气量、肺泡通气量、
Hb 氧容量、Hb 氧含量、Hb 氧饱和度、氧离曲线、肺牵张反射。
呼吸膜的组成,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主要功能,肺通气的动力,呼吸过程中肺内压和胸内
压的变化,胸内负压的生理意义;气体交换机制及过程,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,O2和 CO2的运输
形式,血红蛋白与 O2结合的特征,影响氧离曲线的因素;呼吸运动的反射性调节。
2.理解部分
肺泡表面张力与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关系,呼吸频率与呼吸类型,CO2运输与机体酸碱平衡
维持之间的关系,各级中枢在呼吸调节中的作用。
3.了解部分
呼吸道的主要功能,肺通气的阻力,肺容积与肺容量,高原对呼吸的影响,呼吸节律形成
的假说-吸气活动发生器和吸气切断机制模型。
六、消化与吸收
(一)知识要点
1.概述
(1)消化的方式:机械性消化、化学性消化和生物学消化
(2)消化道平滑肌的特性、平滑肌电生理特性的特点
(3)消化道功能的调节
2.口腔消化
(1)采食和饮水
① 采食和饮水的方式
② 采食的短期性调节和长期性调节
(2)唾液的分泌
① 唾液的生理作用
② 唾液分泌的调节(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)
(3)咀嚼
(4)吞咽
3.单胃消化
(1)胃的分泌
① 胃液的成分及其作用
② 胃液分泌的调节(胃液分泌的分期及分泌特点)
(2)胃的运动及调节
① 胃运动的形式
② 胃运动的调节
4.复胃消化
(1)瘤胃和网胃内消化
① 瘤胃内微生物种类、生存的条件
② 瘤胃微生物对碳水化合物、蛋白质和脂肪消化的特点
(2)前胃运动及其调节
(3)皱胃消化
5.小肠消化
(1)胰液
① 胰液的成分及其作用
② 胰液分泌的神经-体液调节
(2)胆汁
① 胆汁的成分及其作用
② 胆汁分泌的神经-体液调节
(3)小肠液
(4)小肠运动
① 小肠运动的形式
② 小肠运动的调节
6.大肠消化
(1)大肠液
(2)大肠内的生物学消化
(3)大肠运动与排粪
7.吸收
(1)吸收的部位
(2)吸收的机制
(3)主要营养物质在小肠的吸收及其相关机制
(二)考核要求
1.掌握部分
概念:消化、吸收、机械性消化、化学性消化、生物学消化、脑肠肽、反刍、嗳气、容受
性舒张。
胃肠平滑肌的一般特性,交感神经、副交感神经对胃肠功能的调节作用;唾液、胃液、胰
液和胆汁的生理作用,胃液分泌各个时期的特点,唾液分泌的调节,瘤胃微生物种类及对碳水
化合物和蛋白质的消化特点,单胃的运动形式,小肠运动的形式,小肠是吸收的主要场所的原
因。
2.理解部分
小肠液的作用;胃液、胰液、胆汁分泌的神经-体液调节;各种营养物质吸收的机制。
3.了解部分
瘤胃运动,皱胃消化特点,大肠消化。
七、能量代谢和体温调节
(一)知识要点
1.能量代谢
(1)能量的来源与利用
(2)能量代谢的测定
① 饲料总能量的去路
② 能量代谢测定的概念(能量代谢率、食物的热价、食物的氧热价、呼吸商、非蛋白呼吸
商)
③ 能量代谢的测定原理和方法
(3)基础代谢和静止能量代谢
① 基础代谢
② 静止能量代谢
③ 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
④ 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
2.体温及其调节
(1)动物的体温及其正常变动
(2)机体的产热和散热过程
① 机体的产热器官和产热方式
② 机体的散热途径和皮肤的散热方式
③ 等热范围(代谢稳定区)
3.体温恒定的调节
(1)神经调节
(2)体液调节
4.家畜对高温和低温的耐受力与适应
(二)考核要求
1.掌握部分
概念:能量代谢、能量代谢率、食物的热价、食物的氧热价、呼吸商、非蛋白呼吸商、基
础代谢、静止能量代谢、等热范围。
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;机体的产热器官和产热方式,机体的散热途径和皮肤散热的主要方
式;机体对冷和热的体温调节过程。
2.理解部分
机体能量利用的基本形式,饲料总能量的去路;动物的正常体温及变动;体温调定点学说。
3.了解部分
能量的来源及利用,能量代谢测定的原理和方法,影响基础代谢的因素;家畜的耐热性能
及抗寒性能。
八、泌尿生理
(一)知识要点
1.概述
(1)排泄的概念和途径
(2)肾脏的组织学特点
① 肾单位和肾小管
② 近球小体(肾小球旁器 JGA)
③ 肾脏的神经支配
(3)肾脏的血液循环特点
2.尿液的组成及理化性质
3.尿液的生成过程
(1)肾小球的滤过作用
① 肾小球的滤过功能指标(肾小球滤过率和滤过分数)
② 决定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(肾小球滤过膜的通透性及肾小球有效滤过压)
(2)肾小管、集合管的重吸收作用
① 肾小管与集合管的重吸收方式
② 肾小管和集合管各部位对物质的重吸收
(3)肾小管、集合管的分泌、排泄作用
4.尿的浓缩与稀释
(1)逆流交换与逆流倍增
(2)肾髓质渗透梯度的形成与维持
(3)尿液的浓缩与稀释过程
5.尿生成的调节
(1)影响肾小球滤过的因素
① 滤过膜的通透性和有效滤过面积的改变
② 肾小球有效滤过压的改变(包括肾小球毛细血管血压、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肾小囊内压)
③ 肾血浆流量(肾血浆流量的自动调节及神经、体液调节)
(2)影响肾小管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作用的因素
① 球-管平衡
② 管-球反馈
③ 小管液中溶质的浓度
④ 抗利尿激素
⑤ 肾素-血管紧张素-醛固酮系统
⑥ 心房钠尿肽
(3)神经调节
6.排尿
(二)考核要求
1.掌握部分
概念:球-管平衡、肾糖阈。
机体的排泄途径;决定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,影响肾小球滤过作用的因素,影响肾小管
和集合管重吸收及分泌作用的因素,抗利尿激素分泌的调节,醛固酮分泌的调节;某些因素(如
大失血、大出汗、饮水、静脉注射生理盐水或高渗葡萄糖等)对尿液生成的影响。
2.理解部分
肾脏血液循环特点,各种物质的重吸收机制,H
+、NH3和 K
+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分泌机制。
3.了解部分
肾脏的组织学特点,尿液的组成和理化性质,尿液的浓缩与稀释,排尿反射过程。
九、肌肉生理
(一)知识要点
1.肌细胞的收缩机理
(1)骨骼肌的功能结构
① 粗肌丝的分子结构
② 细肌丝的分子结构
③ 肌管系统
(2)骨骼肌的收缩机理
① 神经与肌肉间的兴奋传递及特点
② 骨骼肌兴奋-收缩偶联
③ 骨骼肌收缩
2.骨骼肌的特性
(1)骨骼肌的物理特性及生理特性
(2)骨骼肌的收缩形式
3.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
(二)考核要求
1.掌握部分
概念:肌小节、运动单位、神经-肌肉接头、兴奋-收缩偶联、等张收缩与等长收缩、单收
缩与强直收缩。
骨骼肌细胞的微细结构,神经-肌肉接头的兴奋传递过程及特点,肌肉收缩过程。
2.理解部分
横桥的功能,肌管系统的作用,兴奋-收缩偶联过程,骨骼肌的特性。
3.了解部分
平滑肌的收缩与舒张。
十、神经生理
(一)知识要点
1.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元件
(1)神经元与神经纤维
① 神经元的基本结构与功能
② 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及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
③ 神经纤维的分类
④ 神经纤维的轴浆运输
(2)神经胶质细胞
2.神经元之间的功能联系
(1)突触
① 突触的结构
② 突触的分类
③ 经典的化学性突触传递过程
兴奋性突触传递过程
抑制性突触传递过程(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)
④ 突触传递的特征
⑤ 电突触传递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
(2)神经递质和受体
① 外周神经递质和中枢神经递质
② 递质的共存及调质
③ 受体的主要类型及分布
(3)反射
① 反射和反射弧
② 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
③ 中枢兴奋过程的基本特征
3.神经系统的感觉机能
(1)感受器的分类及一般生理特性
(2)感觉传导功能
① 脊髓和脑干的感觉传导通路(浅感觉传导通路和深感觉传导通路)
② 丘脑及其感觉投射系统(特异性投射系统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)
③ 大脑皮质的感觉分析功能
4.神经系统对躯体运动的调节
(1)脊髓对躯体运动的调节
① 牵张反射(腱反射和肌紧张 )
② 屈肌反射和对侧伸肌反射
(2)脑干对肌紧张和姿势反射的调节
① 脑干网状结构对肌紧张的调节
脑干网状结构易化区及其作用
脑干网状结构抑制区及其作用
去大脑僵直及其机制
② 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
姿势反射(状态反射和翻正反射)
(3)小脑在躯体运动调节中的作用
(4)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
(5)大脑皮质对躯体运动的调节
① 大脑皮层运动区对骨骼肌运动支配的特点
② 运动信号后行通路(锥体系统和锥体外系统)
5.神经系统对内脏活动的调节
(1)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特征
(2)交感和副交感神经的功能
(3)内脏活动的中枢性调节
6.脑的高级神经活动
(1)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区别
(2)形成条件反射的基本条件
(3)条件反射形成的原理
(4)条件反射的泛化、分化和消退
(5)条件反射的生理学意义
(二)考核要求
1.掌握部分
概念:突触、神经递质、受体、反射时、牵张反射、腱反射、肌紧张、屈肌反射、对侧伸
肌反射、去大脑僵直、动力定型。
神经纤维传导冲动的特征;突触的结构,兴奋性突触的传递过程,外周主要神经递质,胆
碱能神经纤维,肾上腺素能神经纤维,受体的分类;多个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,中枢兴奋过
程的基本特征;交感神经、副交感神经的特征;条件反射与非条件反射的区别,形成条件反射
的基本条件,条件反射的生理学意义。
2.理解部分
神经元的功能,影响神经纤维传导速度的因素;突触的分类,突触前抑制和突触后抑制的
特点(与兴奋性突触相比);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投射系统的特点及功能;对侧伸肌反射的机制,
去大脑僵直的机理,大脑皮层运动区对骨骼肌运动支配的特点。
3.了解部分
神经纤维的分类,神经胶质细胞的特征及功能;电突触传递和非突触性化学传递的特点;
中枢神经递质,调质概念以及递质的共存;脑干对姿势反射的调节,小脑在躯体运动调节中的
作用,基底神经节对躯体运动的调节;条件反射的形成原理,条件反射的泛化、分化和消退。
十一、内分泌
(一)知识要点
1.概述
(1)外分泌腺、内分泌腺、内分泌细胞和内分泌系统
(2)激素
① 激素的概念
② 激素的传递方式
③ 激素的分类
④ 激素的一般特性
⑤ 激素的作用
(3)激素的作用机制
① 含氮激素的作用机制
② 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
(4)激素分泌的调控
① 神经调节
② 体液调节
2.下丘脑的内分泌功能
(1)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细胞
① 下丘脑的神经内分泌大细胞和小细胞
② 下丘脑和垂体(包括神经垂体和腺垂体)的联系
(2)下丘脑分泌的激素(因子)及其生理作用
(3)下丘脑调节肽分泌的调节
3.垂体
(1)腺垂体
① 腺垂体激素及其生理作用(生长激素、促甲状腺激素、促肾上腺皮质激素、促性腺激素
包括卵泡刺激素和黄体生长素、催乳素、促黑素细胞激素)
②腺垂体激素分泌的调节
(2)神经垂体
① 神经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(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)
② 血管升压素和催产素分泌的调节
4.甲状腺
(1)甲状腺激素的合成与代谢
①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
② 甲状腺激素的贮存、释放和运输
(2)甲状腺激素的生理作用
(3)甲状腺激素分泌的调节
5.甲状旁腺、甲状腺 C 细胞、维生素 D3 (1)甲状旁腺分泌的激素-甲状旁腺激素的生理作用
(2)甲状腺 C 细胞分泌的激素-降钙素的生理作用
(3)维生素 D3的生理作用
6.胰岛
(1)胰岛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
(2)胰高血糖素的生理作用及其分泌的调节
7.肾上腺
(1)肾上腺皮质激素
① 糖皮质激素及盐皮质激素的生理作用
② 糖皮质激素及盐皮质激素分泌的调节
(2)肾上腺髓质激素
① 肾上腺素及去甲肾上腺素的生理作用
② 肾上腺髓质激素分泌的调节
(二)考核要求
1.掌握部分
概念:激素、内分泌腺、应激反应和应急反应。
激素的一般特性;下丘脑和垂体的联系;参与糖代谢的主要激素及其在糖代谢中的作用,
参与钙磷代谢的主要激素及其作用;下丘脑和腺垂体分泌的激素,神经垂体激素的生理作用及
其分泌的调节。
2.理解部分
充当第二信使的主要物质,含氮类激素和类固醇激素的作用机制,下丘脑-腺垂体-靶腺轴
的内分泌调节。
3.了解部分
激素的分类,激素的传递方式,甲状腺激素的合成、释放和运输。
十二、生殖生理
(一)知识要点
1.概述
生殖、性成熟、体成熟、副性征、初情期。
2.雄性生殖生理
(1)睾丸的功能
① 睾丸的生精作用
② 睾丸的内分泌功能-雄激素的分泌及其生理作用
(2)睾丸功能的调节
(3)附睾及副性腺的主要功能
3.雌性生殖生理
(1)卵巢的功能
① 卵巢的生卵作用
卵泡的发育和卵细胞的生成
排卵及排卵后黄体的形成
② 卵巢的内分泌功能—雌激素、孕激素和松弛素的分泌及其生理作用
(2)卵巢功能的调节
(3)性周期
① 性周期类型
② 性周期的分期及激素水平的变化
4.交配和受精
5.妊娠
6.分娩
(二)考核要求
1.掌握部分
概念:性成熟、体成熟、黄体、妊娠黄体、周期黄体、性周期、受精、授精、精子获能、
顶体反应。
雄激素、雌激素、孕激素、松弛素的生理作用。
2.理解部分
睾丸的生精作用,睾丸功能的调节,性周期的分期及其内分泌调节,性周期的类型。
3.了解部分
附睾及副性腺的功能;交配、受精、分娩及妊娠的过程。
十三、泌乳生理
(一)知识要点
1.乳腺的结构特点
2.乳腺的发育及其调节
3.乳的分泌
(1)初乳和常乳
(2)乳的生成过程
(3)乳分泌的调节
4.乳的排出
(1)排乳、乳房容纳系统、乳池乳、反射乳、残留乳
(2)排乳反射
(二)考核要求
1.掌握部分
概念:乳的分泌、初乳、常乳、排乳、乳池乳、反射乳、残留乳。
乳腺的发育过程及调节;初乳与常乳的区别及其生理意义;排乳反射过程(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)。
2.理解部分
乳腺的结构特点。
3.了解部分
乳的生成过程